读书、学习在任何时代都是提高、进步的一条可行的渠道。如果我们不会学习、不知道如何选择,试问我们这辈子是不是有可能混吃等死呢?中国从古代到现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越来越丰富,从开始的推举制度到后来的科举制度,从最开始只是世仕家大族到后来平民也有机会,这就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。放到我们现在来说,高考、考研就是改变人,生轨迹的重要战役。
但是从大学毕业以后呢,考试、读书、学习就不是一回事了,或者说从一开始这就是三件事。家里人不了解,以为只要继续读,继续上就行。在家里的人眼里,以为读书 = 学习 = 考试,这条等式至少在我大学前,我也是这么认为的。
对于考试的态度,我是在大学时代发生转变的。当时我立下一个规矩,不再将考试成绩作为自己的评价标准,转而开始学习其他领域的知识,尽量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,投向计算机学习的怀抱,当时的想法是我想去了解这个东西,但是我就是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个啥,也无从下手,更不知道如何学,不管,多试试就知道了。到了现在,自己对于这三件事情有了一点自己的浅见:
读书,就是简单的读书呗。读书体系总体来说可以分为几层,经典且有影响力的论文、经典教材、牛人写的文章以及网络上其他文章,按照这个分级来选择读物,你会发现自己喜欢的层次是出在哪里。当然,这里并无好坏之分,你喜欢就好。书籍不重要,重要的是背后的写书的人。人只要找对了,书一般不会差。只看书名就以为能解决问题,还是太天真了。
学习是一个更大的范畴,贯穿一个人的一生。只不过学习这件事,不需要挂在嘴上,也不需要去炫耀,自己默默搞就是了,知识付费的打卡展示、每天告诉别人自己又学习了、今天我复习了10多个小时,这种事情不必说的。直接关闭朋友圈最直接解决这个问题。学习是基于经验,行为发生持久的变化,从开始学习走路、奔跑,到后来学习识字、写文章,还有社会生存技能等,这些都是学习的结果。可是,我们并没有在学会了向全天下人说吧。尽力的炫耀更你的能力可能成反比。知耻近乎勇,以前不明白这句话,忽然发现,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局限,并且承认自己不知道是有多难,尤其是有些身份地位的,承认这种局限就更难了。在过往的时间里,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心态,遇到点小事就发朋友圈,求别人点赞,或让别人关注自己。大学里最爱做的就是这个事情,那时候也正好是社交软件发展的黄金时期。
不过反观一想,多没意思呀,自己默默做就是了,能做到什么程度,自己心中有数即可。
当学习仅仅是为了考试的时候,思维会被局限在只去关注重点知识,这在短期来说可以接受的,考试就是要功利学习。例如考研,从大的范围来说就是就是个考试,毕竟这是一道门槛,没有考试,我们怎么知道你的水平,统一标准还是要有的。曾经有个有趣的段子,说山东考生高分低能,除了会考试什么也不会。这里就有问题了。考生是因为只会考试,还是只能考试,你给我找一个除了考试之外还比较不错的晋升途径吗?多半是没有的,既然没有那就继续考呗。这也许是读书 = 学习 = 考试的来源了。
学习在任何时代都是进步的渠道,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,绝对不能放松。但是注意,学习不等于报班,互联网的发达程度已经到了自己可以学习的地步了。勤思考、多动脑、别偷懒,自己去多查资料,还怕学不会?